高校社科學報是高校主辦,刊登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論文的高層次學術理論刊物。它以學術生產(chǎn)和傳播為服務對象,應傳播先進學術研究成果并引導學術研究朝健康科學方向發(fā)展。然而,近幾年來一些高校社科學報在履行其學術功能的過程中發(fā)生了不同程度的異化。
轉引率成了辦刊的指揮棒
有些學報為了爭取在期刊評價中獲得較高位次,如進入核心期刊系列或在核心期刊排名中位居前茅,一味追求期刊發(fā)文被轉載量(率)和期刊發(fā)文被引用量(率)的提升;或者僅僅為滿足某些作者追逐學術地位,或評獎、評職稱、搞課題的需要,降低甚至忽視文章的學術水平;更有甚者,學報被利用作為一種產(chǎn)業(yè)來經(jīng)營。這些異化現(xiàn)象的共同點是,學報的學術功能異化為學術之外的功能,學報的學術性正在被侵蝕。
目前國內從事期刊評價的主要有6家。學術刊物最關注的是北京大學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和南京大學的《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以及各類學術期刊的文摘報刊。而期刊發(fā)文被轉載量(率)、被引用量(率)是期刊評價機構使用的主要評價指標。期刊發(fā)文被轉載量(率)和被引用量(率)因此成為許多學報關注的焦點和追求的目標,學報在選擇學術論文刊登的過程中受到期刊發(fā)文被轉載量(率)、被引用量(率)的極大影響。
首先,對學術論文選題的影響。學術論文研究的對象是什么,即其選題重要性程度如何,是不是當前社會和學術界的焦點和熱點,是文章能否獲得發(fā)表的重要考察指標。一些針對新興、生冷,邊緣、研究面窄的更小眾的選題,即使文章學術質量較高,也可能沒有發(fā)表的機會。反映在學報的欄目設置上,不容易轉載的學科基本不予設置欄目或只給予很少的版面。
其次,對學術論文作者的選擇。最為典型的特征是“名人效應“和“扶強不扶弱”。對待“名人”的稿件來者不拒。對于職稱較低、沒有名氣或年輕作者的文章,評價標準嚴過“名人”甚至不予評價。這種“身份”的鑒別也包括作者所屬的單位,來自名氣更大的學?;蚩蒲袡C構比較占優(yōu)勢。
最后,轉引率對作者的要求。有的學報要求作者的引用文獻中引用該學報曾經(jīng)發(fā)表過的文章,甚至有數(shù)量的要求。為避免刊物自引率過高而引起詬病的可能,于是幾家學報事先約定好,互相轉引,以提高他引率。
一些學報把刊登論文當做創(chuàng)收手段也令人堪憂。如采取增加期刊版面的方法,版面費越收越高,但文章質量和期刊質量卻越來越差。有的學報利用作者急切發(fā)表論文的心理,獅子大張口,不論稿件學術質量如何,大收版面費。還有的學報被人利用作為一種產(chǎn)業(yè)來經(jīng)營,將學報的增刊、專欄等版面高價賣出而獲取不正當贏利。
學術評價標準發(fā)生扭曲
近幾年,最讓學者們詬病的是當代學術評價制度的失當。很多高校和科研單位以論文的數(shù)量多寡作為單位和個人學術評價的一個重要標準,并不惜財力、物力鼓勵學校教師和科研人員以及在讀研究生在核心期刊、權威期刊發(fā)表文章。簡單地說,一位學者學術水平的高低與發(fā)表多少文章以及在什么樣刊物上發(fā)表文章密切相關。
在當今大學,學者們憑借自己的學術聲望,可以獲得一定的行政權力;而掌握著行政權力的官員,也可以通過自己掌握的權力和各種資源,靠獲取學術聲望來穩(wěn)定并提升自己擁有的行政權力。這兩者的有機互動,使得學術研究在學者和行政官員的眼中都具有了極高的物化價值。而這些價值正是通過“以量定質”和“以刊定文”為特征的學術評級和人才評價制度實現(xiàn)的。透過學術評價制度認定學者學術水平的高低,將直接影響著學者小到評職稱、拿課題、評各種獎項等,大到對行政權力的掌握。學術一旦和金錢、地位、權力聯(lián)系起來,就變了味,失去其本質的特征。對學術追求的樂趣也從對真理探尋的幸福感轉變成對課題經(jīng)費、學術權力、學術資源、官位高低等的追求。
評價制度的指揮棒指導著學者們“多出活”、“快出活”,在這樣的學術生產(chǎn)和評價環(huán)境中,學術刊物不知不覺中淪落成學者們發(fā)表文章追逐社會地位(包括學術地位和行政職位)、改善生活狀況的工具。在這種淪落中,各種各樣的學報,尤其是那些進入所謂的核心期刊和某些數(shù)據(jù)庫的學報,在作者的眼里被附加了學術之外的功能。而對于學報而言,這種功能增加了它的吸引力。另外,目前學術刊物的審批制度相當嚴格,幾乎不再批準新的刊號,學術論文數(shù)量激增和學術刊物數(shù)量的相對穩(wěn)定形成了學術資源人為的短缺,有的學報正是利用這種供需矛盾實現(xiàn)不當利益。這種發(fā)展趨勢大大抑制和扭曲了學報學術功能的發(fā)揮。“以量定質”的學術評價方式催生出大量的“學術泡沫”、“學術垃圾”,甚至催生論文代寫公司。
唯核心期刊論的學術評價制度更是深刻地影響著學報的前途與命運。核心期刊在學術評價中的至尊地位以及由此帶來的社會效益和經(jīng)濟效益,使得學報以爭取進入核心期刊或是在核心期刊排行榜上位列前茅成為辦刊的宗旨??锟紤]更多的不是發(fā)文的學術質量,而是期刊發(fā)文的轉引率和轉載率。
學術評價制度及與之配套的期刊評價制度構成了當前學報生存和發(fā)展的主要決定因素,簡單化和過度量化是學報學術功能發(fā)生異化的制度原因。
堅守學術操守是防止學報功能異化的根本
從學報內部看,以人為行動主體的學報本身在面對各種誘惑時,沒有堅守學術操守,是學報功能異化的根本。學報主體能動性的發(fā)揮有利于抵制來自制度層面的缺陷。事實上,正是學報自身放棄了對學術性的堅守,才給予了那些功利主義和實用主義的做法以可乘之機,弱化了作為學術刊物應該發(fā)揮的功能和社會職責,這樣的功能異化不僅傷害到學報自身,更傷害到學術研究和學術發(fā)展。追求轉引率和轉載率,甚至追求進入核心期刊,本無可非議,但這樣的追求應該以提高刊物的學術性為根本手段和目的。學術性的萎縮,最終只能使追求轉引率和轉載率由手段異化成目的,使學報發(fā)展誤入歧途。
學報的存在應滿足于學術生產(chǎn)和傳播的需求,進而引領學術健康發(fā)展。學報在多大程度上推動學術進步,是決定其發(fā)展空間大小的根本。失去學術性,學報將不成其為學術刊物。只有作者而沒有讀者的學術刊物,談不上學術傳播力,更談不上學術影響力;沒有學術影響力,引導學術向正確的方向發(fā)展更無從談起。
學報堅守自身操守,首先意味著要堅守學術性,倡導學術正氣,端正學術風范。對于學術垃圾、學術不端行為等,應進行堅決抵制,扮演把關者的角色。而學報辦刊人在履行上述職責中責無旁貸。
( 作者單位:華中師范大學學報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