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媒體快速發(fā)展,已經成為當下大眾傳播中不可或缺的工具,給大學生行為模式帶來了深刻的影響。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準確把握自媒體的特征,及時研判自媒體的影響,充分發(fā)揮自媒體的作用,積極探索利用自媒體開展大學生行為引導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自媒體 行為模式 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G203 【文獻標識碼】A
自媒體以其獨特的優(yōu)勢贏得了全世界海量網民,為人們帶來了極大便利。經過10余年的發(fā)展,自媒體已經成為當前大眾傳播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也給大學生的行為模式帶來了深刻的影響。因此,在合理引導大學生應用自媒體的過程中,應當準確把握自媒體的特征,及時研判自媒體的影響,充分發(fā)揮自媒體的作用,積極探索利用自媒體開展大學生行為引導的有效途徑,切實掌握網絡教育主動權,不斷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自媒體引領大眾傳播邁向大眾化、個性化時代
自媒體作為每個公民發(fā)布自己所思、所想的一種載體,在網絡和信息技術飛速發(fā)展的今天,形式各樣的自媒體新平臺相繼出現(xiàn),自媒體已經全方位融入人們的工作和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在思想活躍的大學生中得到了最為充分的展現(xiàn)。近年來,自媒體已逐漸成為大學生學習、生活的重要工具。與傳統(tǒng)媒體比較而言,自媒體有其明顯的特征。
大眾化。劉云山同志曾指出:“當今時代是‘人人都有麥克風’的時代,人們的主體意識、參與意識不斷提高。”一般而言,傳統(tǒng)媒體主要包括電視、報刊以及廣播等,它是相對于當前興起的新媒體而言。傳統(tǒng)媒體的成立需要經過國家有關部門嚴格的層層審核和檢驗,而且需要花費大量的人力和財力對媒體進行運作和維系。與傳統(tǒng)媒體相比,自媒體申請創(chuàng)立更便利,流程操作更簡單,內容發(fā)布更快捷,信息傳遞更迅速。即便是老年群體,使用智能手機的也越來越多,更不要說緊跟時代潮流的大學生群體了。這種大眾化的特征讓自媒體得到了各類人群的接受和喜歡,同時也促進了自媒體的飛速發(fā)展。
個性化。自媒體以其鮮明的個性特點有力促進了大眾化信息傳播的活躍度,同時也在很大程度上引領了大眾傳播邁向個性化時代。據調查了解,很多自媒體平臺都不同程度地為用戶提供了廣泛的自由可選模塊,用戶可以根據個人的興趣和喜好,選擇性地使用自媒體的相關功能,還可以進行相應的自我改造設計,從而建立一個屬于自己的“媒體”平臺。著名新聞傳播學者喻國明教授指出,通過微博進行信息發(fā)布的時候,普通網民都可以充當報道者,形成了一種人人可參與的格局,從而消除了信息傳播者以及受眾的限制。這種現(xiàn)象被稱為“全民DIY”,也就是全民制作。自媒體的個性化,讓每個人擁有一個獨有的個性空間,根據自己的意愿做出一份個性化“產品”。
自媒體為大學生搭建個性化發(fā)展平臺
自媒體以快速廉價的傳播方式,體現(xiàn)了媒介傳播中強烈的平等化色彩,同時也促進了全民參與的熱潮,為大學生提供了自主學習的新載體,搭建了抒發(fā)情感的新空間,對大學生個性化發(fā)展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大學生自主學習的有效載體。有研究者認為,自媒體大大改變了傳統(tǒng)媒體的信息傳遞方式,極大地滿足了自我意識越來越強烈的當代大學生。盡管高校為大學生提供的學習資源很豐富,但是碎片化閱讀已經成為青年大學生獲取知識的一種重要的自主學習方式。通過自媒體這個平臺,我們可以選擇性地、快速地獲取相關信息,同時這些信息還可以在自媒體空間得到迅速擴散,讓相互“關注”的朋友共享這些信息,在點贊和交互評論中實現(xiàn)交流。傳統(tǒng)的報紙、雜志、電視等媒體也在推出自己的“公眾號”,搭乘自媒體的快車,實現(xiàn)信息傳播由傳統(tǒng)媒體向綜合媒體的轉變,可以說自媒體平臺已經成為大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工具。
大學生抒發(fā)情感的自由空間。自媒體快捷的傳播方式加速了大學生中信息傳播的速度和深度。自媒體時代的信息傳遞模式提高了大學生社會交往的效率,自媒體構建的虛擬世界為大學生面對社會角色沖突提供了實踐機會,為培養(yǎng)大學生辨別是非、解決復雜問題提供了良好條件,為大學生發(fā)表意見提供了自由空間。近年來各級各類的“十佳人物”、 “最佳活動”等的評選投票,充分利用了自媒體平臺,提升了大學生參與度,傳播了社會“正能量”。
自媒體中的負面信息容易侵蝕大學生的人生觀
盡管大多數大學生已經是成年人,但是他們仍然處于人生發(fā)展關鍵時期,有很大的可變性和可塑性,其行為模式比較容易受到來自以自媒體為代表的網絡輿論的負面影響。
道德錯位導致價值偏離。自媒體時代,大學生較為便捷地接觸到世界多元文化,這其中包含有大量消極文化,一些垃圾信息、一些未經驗證的不嚴謹信息,無時不沖擊大學生眼球,特別是在國內一些重大節(jié)日和政治活動等敏感時期,西方少數國家散發(fā)大量與事實相背離的不良信息和評論,讓一些不明真相的青年學生動搖了社會主義的信念。此外,日常生活中比如類似“老人摔倒該不該扶”、“公交座位該不該讓”等新聞,被一些媒體過分炒作,特別是一些偏激的評論迎合了少數青年的叛逆心理,既導致了大學生審美庸俗,也會讓大學生的人生觀受到侵蝕,造成部分大學生的價值觀偏離社會主流。
恐慌心理導致悲觀厭世。通過自媒體這個平臺,信息傳遞呈現(xiàn)出一種空前活躍的狀態(tài),或許一個小事件,一句誑語,都有可能在傳播過程中得到放大,演變成為關注度極高的輿論事件,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公眾的情緒。特別是一些變態(tài)殺人、離奇事故等違背社會公德和倫理道德事件的報道讓很多人覺得世道險惡,一些火車脫軌、汽車燃燒、飛機失事等信息讓很多人覺得沒有安全感,公眾在短時間內無法完全了解事實真相,無疑會造成心理上的極度恐慌,對生活失去信心,對社會充滿不安。
虛擬世界導致人際疏離?,F(xiàn)實中人際關系的種種矛盾和沖突讓很多青年學生難以應對,自媒體的出現(xiàn)為人們帶來了無限便利,這種虛擬世界讓很多人找到了“知心朋友”, 找到了釋放個性的空間,部分學生沉溺于虛幻的人際世界,沉醉于自己的媒體世界,逐漸失去了現(xiàn)實人際交往的時間和空間,逐漸退化了面對面溝通交流的能力。一旦虛擬世界中的人際關系出現(xiàn)中斷,隨之帶來的失望與孤獨找不到合適的排泄,會導致更多的心理困惑。
有效利用自媒體引導大學生行為模式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有效利用自媒體這個新興工具,積極采取相應對策,不斷探索工作創(chuàng)新,合理規(guī)范大學生的網絡行為。
第一,加強思想教育,引導大學生樹立網絡生活新理念。高校和家庭都應該高度重視自媒體對大學生成長的影響,開展正確運用自媒體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特別是高校要通過思修課程、形勢政策報告、典型案例宣傳、現(xiàn)代網絡應用技術培訓等,多渠道、全方位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網絡觀,提高“免疫”力和“批判”力,善于鑒別和抵制網絡的負面信息,學會合理使用自媒體,樹立網絡生活新理念,關注現(xiàn)實生活,關注身邊人和事,充分發(fā)揮網絡的現(xiàn)代功能,為學習、生活帶來便利。
第二,提高思想認識,建立高校自媒體協(xié)同工作新機制。高校要把自媒體作為一種教育引導學生的重要途徑,緊緊跟隨自媒體的腳步,在學校黨委的統(tǒng)籌協(xié)調下,建立全校聯(lián)動的自媒體協(xié)同工作新機制,進一步明確黨委宣傳部、學生工作部(處)、共青團、現(xiàn)代教育中心、后勤、學院等相關單位的職責。建立工作聯(lián)席會制度和突發(fā)事件應對機制,加強各單位之間的聯(lián)系和溝通,不定期通報網絡輿情,及時作出相應處理。同時也要發(fā)揮學生骨干的作用,通過組建一支“紅色”隊伍,培訓一批高素質的學生信息員,發(fā)揮學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作用,及時了解并反饋學生動態(tài),確保校園秩序和安全穩(wěn)定。
第三,探索工作創(chuàng)新,夯實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新陣地。高校要主動創(chuàng)建自媒體窗口,有效借助官方微博、微信等自媒體平臺,實時發(fā)布學校信息,提高學生關注度,增進師生活躍度,讓主流價值觀占領學生的心靈世界。廣大教師要主動依托自媒體,通過個人的微信、微博,開展大學生“微輔導”,提升師生交流的深度和廣度。此外,學校的各級各類活動,也要借助自媒體的積極影響,提升學生參與度。
(作者單位:西南石油大學)
【參考文獻】
①都慧英、周方遒:《自媒體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遼寧工業(yè)大學學報》,2012年第12期。
②劉振磊:《自媒體的傳播個性與公共性重塑》,《傳媒》,2014年第10期。
責編/潘麗莉 孫娜(見習) 美編/ 王夢雅(見習)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chuàng)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