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交通大學華山路校區(qū),錢學森圖書館是一座只有三層樓的建筑,卻讓所有交大學人仰望。
錢學森圖書館的展品中,一顆中近程導彈實體昭示著這位人民科學家的豐功偉業(yè),而大量學術筆記和手稿則訴說著豐功偉業(yè)的筑成之路。
對話科學巨人
作為中國近現(xiàn)代科技史上的科學大師,錢學森一生留下了卷帙浩繁、彌足珍貴的筆記。所有的筆記字跡工整,一絲不茍。參觀過錢學森圖書館的交大學子寫下過這樣的體會:透過泛黃的紙張,依稀看見一位躬耕不輟的學者在案頭奮筆。透過泛黃的紙張,可以感知一位大師對待學術嚴謹鉆研的態(tài)度。每次觀看他的筆記,都好像是在與一位科學巨人進行一次跨越時空的無聲對話:科學沒有捷徑,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有兩個關于錢學森的故事在上海交大學子中代代相傳。一個是錢學森的水力學試卷:1933年1月考“水力學”時,試卷共6題,錢學森全部做對了,老師原擬給他100分,但因在一處連續(xù)等式后將“NS”簡寫為“N”,錢學森本人要求扣分,老師最后給他96分。任課的金愨教授將這份難得的考卷珍藏了四十多年。1980年錢學森回母校看望老師時,金教授才拿出考卷捐贈給學校檔案館。另一個是錢學森的實驗報告:錢學森在做熱工實驗時,特別認真細致,報告長達100多頁,書寫和作圖都很清晰,完整而詳盡,老師給了100分,成為機械系有史以來學生完成的最佳實驗報告。
“欲成第一等學問、第一等事業(yè)、第一等人才,必先砥礪第一等品行”——秉持這樣的人才培養(yǎng)傳統(tǒng),校友錢學森成為交大激勵學子砥礪品行、成才報國的榜樣;錢學森筆記也成為學校引領學生“學在交大”、刻苦鉆研的載體。
錢學森關于“五觀”(漲觀、宇觀、微觀、宏觀、渺觀)的筆記
位于上海交通大學圖書館內的“交大文庫”光明圖片
分享“學霸”筆記
在上海交大圖書館主館的E202室,有一個“交大文庫”,文庫中整齊地擺放著800多冊學習筆記。這些筆記由上海交大學業(yè)分享中心面向全校統(tǒng)一收集,共涵蓋120門課程,包括公共基礎課程優(yōu)秀課堂筆記、課程論文等資料。通過“交大文庫”,任何學生都可以閱讀到優(yōu)秀的學習筆記,了解“大神”“學霸”們的學習經驗。同學們紛紛表示,閱讀學長們的課程筆記不僅對理解課程與完成作業(yè)有很大的幫助,更能從中學習到學長們對待學業(yè)認真刻苦的態(tài)度。
上海交通大學學業(yè)分享中心成立于2016年,由學校團委發(fā)起,以圖書館為載體,搭建學生創(chuàng)新交流社區(qū),形成全方位、全覆蓋的學業(yè)分享平臺,培養(yǎng)學術志趣,提升學習技巧,拓展學習視野。學生們不僅可以直接閱覽、打印優(yōu)秀的學術筆記,也可隨時上傳自己的優(yōu)秀學習資料,分享和交流學習經驗。
實際上,“交大文庫”只是學業(yè)分享中心踐行“學在交大”的一個組成部分。自2012年成立以來,學業(yè)分享中心聯(lián)合學校各相關學生組織,開展了一系列“學在交大”特色活動,包含“學霸系列講座”“名師面對面”等主題,通過學子互動、師生互動、讀書報告會、非正式辯論賽等方式,培養(yǎng)交大學子的學術志趣、提升學習技巧、拓寬學習視野。在舉辦各類活動的同時,中心還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體進行活動推送,并定期與名師、學霸等約稿交流學習經驗及方法。此外還開辟了“一起自習吧”等互動平臺,激發(fā)學習興趣。
除此以外,農生、材料、船建等學院建立了各自的專屬筆記庫;化學化工學院的互助團隊通過“同級互助”的形式實行朋輩教育;密西根學院接軌國際,通過線上平臺將優(yōu)秀筆記進行分享……上海交通大學學生指導委員會副主任錢文韜表示,他們所做的事情,就是通過搭建平臺,來減少專業(yè)老師的認知門檻,積極拉動他們來到第二課堂,使他們更容易和同學們接觸。“這其實是一個牛鼻子工程。”錢文韜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