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賣配送難題
別無他法不是最好的辦法,除了外賣平臺上的商家,食客們也在另辟蹊徑。
劉昌盛曾考慮過購買獨立品牌的外賣,“因為獨立制作以及配送,我覺得他們應(yīng)該還可以信賴,但最近我發(fā)現(xiàn)‘死’了一批這樣的獨立商家”。
劉昌盛說的“獨立品牌”,也就是那些宣傳有自己的廚房甚至是中央廚房、能夠獨立配送的外賣品牌。在2015年左右,這種以解決白領(lǐng)午飯問題的外賣異軍突起。
曾經(jīng)是銀行高管的孫天麒就是在這一批“下海”的,不過他的店只經(jīng)營到了2016年年底。
因為有中央廚房,還可以通過微信訂餐和自己配送,孫天麒的盒飯日均銷量近30盒,但離盈虧平衡點日均100盒遠遠不夠。
“主要原因在于市場還未打開。”孫天麒回憶說,即使增加了客戶群,“但因為每份25元的價格對一些人來說較高,客戶復(fù)購率高但是購買頻率卻較低,就算覺得產(chǎn)品再好,也沒辦法天天吃”。
與價格相比,“獨立品牌”最大的障礙是配送難題。
孫天麒瞄準的是辦公室人群日常午餐市場,送餐時間高度集中。“我們一般在10點40到11點之前出餐打包完成,11點停止接單制定配送任務(wù)。”孫天麒說,團隊包括3名廚師、1名客服,再加上我,一共5個人,“在每天30多份盒飯的情況下,由于訂單比較分散,已經(jīng)是全員出動”。
如果繼續(xù)擴大宣傳范圍,將配送范圍從方圓1公里擴散到方圓3公里,光憑孫天麒幾個人做物流配送是肯定跟不上的。
“出于成本考慮,我也沒打算專門自建物流,所以還是選擇了外賣平臺。”孫天麒說,本來一直不想上平臺,主要是因為管理費扣點太多,“直白地說,這些可全是純利潤啊,直接導(dǎo)致我的盈虧平衡點提高,要得達到日均125份才能不虧損。但平臺自帶推廣屬性加成以及可以解決物流配送問題,所以為解決主要矛盾,我還是決定上平臺”。
聯(lián)系了外賣平臺后的經(jīng)歷,孫天麒只能用“絕望”來形容:
一些平臺的專送服務(wù)對配送范圍均有限制,即3公里以內(nèi),然而孫天麒的目標市場是五六公里,根本送不過去;
用外賣平臺外包,但外包騎手為兼職,并沒有強制接單的要求,如果客戶下單卻無外包騎手接單,要么自己送,要么退單。
孫天麒也曾爭取與外賣平臺溝通將專送范圍擴大,但是運費也會增加??紤]到25元的產(chǎn)品通過專送到目標市場運費在5元左右,如果孫天麒補貼運費,加上扣掉的管理費,幾乎沒有利潤;如果讓客戶承擔運費,產(chǎn)品價格更不具競爭力。
“配送問題得不到解決就無法展開全面的推廣,現(xiàn)有的銷量和潛在的市場又遠不足以達到盈虧平衡,整個經(jīng)營進入了惡性循環(huán)。”孫天麒說,最終選擇收手,暫停營業(yè)。
制圖/李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