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拉作為泰國前總理,號稱曾驚艷了全球政壇。如今,隨著她的“出走”,這朵泰國政壇上的“鮮花”將很難再盛開于曼谷。如果說英拉“花開”源于他信及其集團的力推,那么英拉“花謝”背后也同樣離不開他信的影響。她的命運很大程度上折射出泰國政壇動蕩的邏輯可能仍將延續(xù)。
泰國政壇的不安定因素來自多個方面,其中尤其以軍方和“紅黃之爭”最為凸顯。泰國大概是東南亞地區(qū)軍事政變最為頻繁的國家。而“紅黃之爭”則表現(xiàn)為不定時出現(xiàn)的街頭暴力對峙,很多時候,軍事政變使“紅黃之爭”得以潛藏,但事實上卻是對泰國國內(nèi)各方和解無望的強硬表達。2013—2014年,英拉迫于街頭暴力重蹈覆轍,陷入重復性的政治危機,最終被解除總理職位。2016年8月,泰國以全民公投的方式通過了新憲法,但很顯然,指望依靠新憲法長久保持泰國政局穩(wěn)定的想法太過天真。正如有觀察人士分析,政客的貪婪和對權(quán)力的饑渴仍有可能把泰國推回爭斗不已的黑洞。
隨著拉瑪九世國王的去世,泰國迎來了拉瑪十世時代,泰國政局也迎來了巴育軍事政變后的第一個變局。不同于拉瑪九世擁有“象背王”的聲譽,拉瑪十世能否成為泰國政局的穩(wěn)定器尚待觀察。鑒于此,泰國王室、軍權(quán)與民選政權(quán)之間的關系就更加撲朔迷離:國王及王室的角色可能下降,軍人態(tài)度與政黨意愿的分量則可能進一步提升。在拉瑪十世時期,泰國政局可能出現(xiàn)的最大特點,就是王室以外的世俗力量將扮演更加關鍵的角色。
恰巧在這一時期,英拉選擇了“出走”,是否會引致泰國政壇出現(xiàn)第二個變局?這要從現(xiàn)政府指控她的罪名說起。表面上,她因高價向農(nóng)民收購大米及造成國家損失被控“瀆職”,但深層原因則在于,她在任內(nèi)推動他信特赦案及試圖對泰國政治選舉體制進行重組,這才是觸及軍方及其他利益集團的核心。鑒于此,她被推翻及遭到指控不過是泰國政壇各方力量長期斗爭的結(jié)果。如今,她的“出走”很可能是為泰黨的損失,但尚不足以沖擊泰國眼下的政局。在去年新憲法通過公投后,舉行大選與推動“文人政權(quán)”上臺是大勢。因此,包括為泰黨在內(nèi),任何一支力量仍不可能離開這個聚焦點。
英拉驚艷于泰國政壇,也“凋謝”于泰國政壇。如果泰國走不出軍人干政、“紅黃”街頭暴力對抗的黑洞,泰國的君主憲政體制就永遠名不符實。如若真的如此,英拉也不會是最后一個被趕下臺與被指控的民選總理。
(作者系廣西民族大學東盟研究中心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