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時間:2017年10月19日-25日。
調查方式:通過互聯(lián)網、微信公眾平臺推送電子問卷;發(fā)放紙質問卷。
樣本說明:面向全國31個省、直轄市、自治區(qū)發(fā)放問卷,共回收有效問卷10156份。其中,男性占48.0%,女性占52.0%;中共黨員占35.0%,共青團員占29.8%,民主黨派及無黨派人士占11.8%,群眾占23.4%;黨政干部占48.4%,非黨政干部占51.6%;從受訪公眾工作單位的類別上看,機關單位占9.8%,事業(yè)單位占28.1%,國企/央企占23.6%,民企/外企占23.3%,兩新組織占3.4%,高校/科研機構占3.6%,其他類別單位占8.2%。
重要發(fā)現(xiàn):
·創(chuàng)新(56.6%)、奮進(52.2%)、政治智慧(51.6%)是公眾對十九大報告最深刻的三個總體印象。
·超半數的公眾對“提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fā)展之間的矛盾”(70.9%)、“提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55.7%)、“提出把我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的‘兩步走’戰(zhàn)略”(54.3%)、“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期、‘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歷史交匯期的重大歷史判斷”(54.1%)等十九大報告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創(chuàng)新、重要戰(zhàn)略舉措、重大判斷印象深刻。
·在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用平實生動的語言闡述科學深刻的道理,其中讓公眾最為難忘的三項分別是:過去五年“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63.4%)、“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52.7%)、“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諦”(51.0%)。
·對于十九大報告中提到建設現(xiàn)代化經濟體系,公眾最期待的是 “實現(xiàn)前瞻性基礎研究、引領原創(chuàng)性成果重大突破”;對于發(fā)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公眾最期待的是“保證公眾在日常政治生活中廣泛持續(xù)深入參與的權利”;對于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公眾最期待的是“建立網絡綜合治理體系,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對于加強和創(chuàng)新社會治理,公眾最期待的是“全面建成覆蓋全民、城鄉(xiāng)統(tǒng)籌、權責清晰、保障適度、可持續(xù)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對于加快生態(tài)文明體制改革,公眾最期待的是“提供更多優(yōu)質生態(tài)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yōu)美生態(tài)環(huán)境需要”。
舉世矚目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于2017年10月18日在人民大會堂如期開幕,習近平總書記代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向大會作了題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報告。習近平總書記作出的近三個半小時超過三萬字的十九大報告,成為社會各界熱切關注的話題。十九大報告透徹生動,深入淺出,聲情并茂,體現(xiàn)了理性與激情的完美結合。從“八個明確”的鮮活內容,到“十四個堅持”的具體方略,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這一重大歷史判斷的提出,到“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的新征程”的開啟,習近平總書記的報告對舉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樣的精神狀態(tài)、擔負什么樣的歷史使命、實現(xiàn)什么樣的奮斗目標,作了新時代的歷史回答,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美好前景清晰地展現(xiàn)在世界面前。
公眾對十九大報告的總體印象如何?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哪些重大理論創(chuàng)新、重要戰(zhàn)略舉措給公眾留下深刻印象?在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用平實生動的語言闡述科學深刻的道理,哪些最令人難忘?進入新時代,公眾對國家治理領域改革創(chuàng)新的最大期待有哪些?圍繞這些問題,人民論壇問卷調查中心展開了本次調查。
公眾對十九大報告反響熱烈,“創(chuàng)新”是十九大報告給公眾留下的最深刻印象
“人民日報”“央視新聞”等多家國內主流媒體以及遍布全球的134個國家的主流媒體通過網絡、電視、廣播等多種手段對大會進行了報道。“十九大”“習近平”“開幕”成為傳播最廣的關鍵詞。據《網絡傳播》報道,僅在10月18日0時至12時期間,關鍵詞“十九大”在新浪微博平臺產生數據60.6萬條,網絡傳播熱度指數達79.44,輿論高峰值一度接近“峰頂”,通過對十九大相關微博話題進行統(tǒng)計,新浪微博話題“十九大時間”的閱讀量破5億,討論量破17萬。
人民論壇問卷調查中心調查結果顯示,當問及“如果用一組詞匯來概括您對十九大報告的總體印象,以下哪些最符合您的感受”時,56.6%的受訪者選擇了“創(chuàng)新”,該選項排名第一。創(chuàng)新,不僅是受訪群眾印象最深的詞,也是十九大報告中的熱詞,“加快建設創(chuàng)新型國家”“加強和創(chuàng)新社會治理”“創(chuàng)新驅動發(fā)展戰(zhàn)略”等等,“創(chuàng)新”一詞在十九大報告中出現(xiàn)多達50余次。十九大報告提出,到2035年我國基本實現(xiàn)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將大幅提升,躋身創(chuàng)新型國家前列。縱觀十九大報告,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一“新時代”的明確,到“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一“新思想”的闡述,從“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fā)展之間的矛盾”這一“新矛盾”的判斷,到“在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這一“新目標”的提出,一系列重磅新概念讓人印象深刻。
人民論壇問卷調查中心調查還顯示,超半數的受訪者認為十九大報告讓人感到“奮進”(52.2%)、充滿“政治智慧”(51.6%)。中國共產黨的奮斗史是由一系列接續(xù)推進的新征程書寫的。在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濃墨重彩地描繪了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后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宏偉藍圖,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的新征程。
此外,調查結果還顯示,十九大報告讓公眾感到“震撼”“非凡勇氣”“歷史擔當”“實事求是”“深邃”“氣勢恢宏”“平實生動”。
十九大報告中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fā)展之間的矛盾”這一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的重大判斷,給公眾留下的印象最為深刻
人民論壇問卷調查中心調查顯示,當問及“十九大報告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理論創(chuàng)新、重要戰(zhàn)略舉措,其中讓您印象最深刻的有哪些”時,超七成的公眾選擇了“提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fā)展之間的矛盾”。
1981年的十一屆六中全會提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主要矛盾”的說法,認為這個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從形成這個判斷,到現(xiàn)在已經過去了36年。如今,中國已經發(fā)生了歷史性變革。從“物質文化需要”到“美好生活需要”,從“落后的社會生產”到“不平衡不充分的發(fā)展”,黨的十九大開幕式上,習近平總書記作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的全新判斷,是關系全局的歷史性論斷,是對五年來中國發(fā)展歷史性成就和變革的深刻總結,也是對近40年來改革發(fā)展成果的歷史回應,更是對未來中國發(fā)展方向、發(fā)展目標的精準定位。
調查結果還顯示,55.7%的公眾對于“提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印象深刻。一個新時代的到來,總是以新思想、新理論為標志。可以說,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繼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之后,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又一次歷史性飛躍。54.3%的公眾對“提出把我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的‘兩步走’戰(zhàn)略”印象深刻,十九大報告提出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兩個15年”的總體設計,與上世紀“三步走”戰(zhàn)略部署一樣具有重大戰(zhàn)略意義。同時,54.1%的公眾對于十九大報告“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期、‘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歷史交匯期的重大歷史判斷”印象深刻。
調查結果還顯示,公眾對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yè),偉大夢想,緊密聯(lián)系、相互貫通、相互作用,其中起決定性作用的是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提出要貫徹新發(fā)展理念,建設現(xiàn)代化經濟體系”“提出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提出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xiàn)代化”等一系列重大理論創(chuàng)新和戰(zhàn)略舉措印象深刻。
十九大報告語言生動平實,闡述了許多深刻道理,公眾對于過去五年“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的闡述印象最為深刻
人民論壇問卷調查中心調查結果顯示,當問及“在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用平實生動的語言闡述科學深刻的道理,其中哪些讓您最為難忘”時,63.4%的公眾選擇了“(過去五年)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該選項排名第一。
過去的五年,從協(xié)調推進“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到統(tǒng)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從“反腐敗斗爭壓倒性態(tài)勢的形成”到“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我們黨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和強烈的責任擔當,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zhàn)略,出臺了一系列重大方針政策,推出了一系列重大舉措,推進了一系列重大工作,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砥礪奮進的五年成績斐然,老百姓有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調查結果還顯示,52.7%的公眾對“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印象深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yōu)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作出的這一重要論斷,是對歷史經驗的精辟概括,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51.0%的公眾對“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諦”印象深刻。十九大報告指出,“協(xié)商民主是實現(xiàn)黨的領導的重要方式,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獨特優(yōu)勢”。五年來,協(xié)商民主已經滲透到國家經濟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無論是在政府決策意見征求的過程中,還是基層事務的群眾自治中,協(xié)商民主都日益發(fā)揮出重要的作用。
同時,本次調查還顯示,公眾對于“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tài)環(huán)境”“全面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的一場深刻革命”“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為什么人的問題,是檢驗一個政黨、一個政權性質的試金石”“不忘初心,方得始終”“讓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qū)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是我們黨的莊嚴承諾”“沒有哪個國家能夠獨自應對人類面臨的各種挑戰(zhàn),也沒有哪個國家能夠退回到自我封閉的孤島”“把人民群眾的小事當作自己的大事”“一旦脫離群眾,就會失去生命力”“一個政黨,一個政權,其前途命運取決于人心向背”“歷史只會眷顧堅定者、奮進者、搏擊者,而不會等待猶豫者、懈怠者、畏難者”“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時代是思想之母,實踐是理論之源”等一系列科學而深刻的理論印象深刻。
國家治理各個領域的改革創(chuàng)新受到公眾的普遍期待,其中,經濟領域的改革期待度最高,政治建設和文化建設次之,不同群體對黨建方面的期待存在差異
從十九大報告對我國社會存在的主要矛盾的新闡述中可以看出,我國人民的需要已經從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轉化為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從人民需求這一方面看,溫飽問題解決了,全面小康也要建成了,“美好生活”不僅包括吃飽穿暖,更是對生活質量和“非物質”的需求,人民的需求已經不僅僅局限于經濟發(fā)展領域,而是擴展到了社會發(fā)展的各個領域,對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huán)境提出了更高要求。
人民論壇問卷調查中心調查結果顯示,當問及“更高水平的國家治理需要,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內容。進入新時代,您對國家治理領域的改革創(chuàng)新的最大期待有哪些”時,公眾對各個領域的治理改革創(chuàng)新給出不同程度的期待。
在經濟建設方面,公眾最期待的三項分別是 “實現(xiàn)前瞻性基礎研究、引領原創(chuàng)性成果重大突破”(41.7%)、“實現(xiàn)產權有效激勵、要素自由流動、價格反應靈活、競爭公平有序、企業(yè)優(yōu)勝劣汰”(36.8%)、“支持和鼓勵農民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拓寬增收渠道”(36.5%)。此外,“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xiāng)村治理體系”“實施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激發(fā)和保護企業(yè)家精神”“培育若干世界級先進制造業(yè)集群”“保持土地承包關系穩(wěn)定并長久不變”“推動互聯(lián)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等也受到公眾不同程度的關注。
在政治建設方面,公眾最期待的是“保證公眾在日常政治生活中廣泛持續(xù)深入參與的權利”。此外,“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等也受到公眾不同程度的關注。
在文化建設方面,公眾最期待的是“建立網絡綜合治理體系,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此外,“強化社會公眾責任意識、規(guī)則意識、奉獻意識”“倡導文藝講品味、講格調、講責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等也受到公眾不同程度的關注。
在社會建設方面,公眾最期待的三項分別是“全面建成覆蓋全民、城鄉(xiāng)統(tǒng)籌、權責清晰、保障適度、可持續(xù)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提高社會治理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專業(yè)化水平”“促進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此外,“完善國民健康政策,為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健全國家安全體系,提高防范和抵御安全風險能力”“加快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等也受到公眾不同程度的關注。
在生態(tài)建設方面,公眾最期待的是“提供更多優(yōu)質生態(tài)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yōu)美生態(tài)環(huán)境需要”。此外,也有部分公眾期待“構建政府為主導、企業(yè)為主體、社會組織和公眾共同參與的環(huán)境治理體系”。
在軍事外交的建設方面,公眾最期待的分別為“富國和強軍相統(tǒng)一,形成軍民融合深度發(fā)展格局,構建一體化的國家戰(zhàn)略體系和能力”和“積極促進‘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努力實現(xiàn)‘五通’”。
在黨的建設方面,公眾期待“加大力度整治群眾身邊的腐敗問題”。我們對不同政治面貌的群體進行了交叉分析,結果顯示,群眾對此的期待度高于黨員群體。公眾還期待“著力解決一些基層黨組織弱化、虛化、邊緣化問題”。我們對不同單位類型的受訪黨員進行了交叉分析,結果發(fā)現(xiàn),機關單位和高校/科研機構的黨員群體對此的期待最高,其后分別為國企/央企、事業(yè)單位、民企/外企的黨員群體,兩新組織的黨員群體對此期待度最低。
最后,我們將公眾對于國家治理的各項期待從“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角度進行了歸類,每一種期待選中記1分,未選中記0分,對五個方面進行平均分處理,分值越高代表期待度越高。分析結果顯示,公眾對“經濟建設”的期待度最高(0.33),對“政治建設”(0.22)和“文化建設”(0.22)的期待次之,“社會建設”(0.20)期待度再次,“生態(tài)建設”(0.19)的期待度相對最低,但相較前幾個領域的期待度相差不大。公眾對于經濟建設的高期待與我國“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這一中國共產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堅持的基本路線相契合。十九大報告對于“貫徹新發(fā)展理念,建設現(xiàn)代化經濟體系”的闡述也最為豐富,從“原創(chuàng)性成果的重大突破”到“實現(xiàn)產權有效激勵”再到“實施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公眾對于經濟建設的期待最為多樣。
【執(zhí)筆:人民智庫高級研究員 石 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