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黨和國家機構改革,這在歷次三中全會里是第一次——
在我國40年波瀾壯闊的改革開放進程中,歷次三中全會都以改革為主題,構成了我國改革開放的一個個里程碑。十九屆三中全會例外在今年年初召開,不僅是為了在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的重要關頭更好地布局全年的改革,而且是為了盡快把改革的重點聚焦到黨和國家機構改革上,這在歷次三中全會里也是頭一次。
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是政黨治理和政府治理題中應有之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舉
改革作為當代中國一場新的偉大革命,必須是綜合性、全面性和整體性的。鄧小平同志曾深刻指出,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包括經濟體制改革、政治體制改革和相應的其他各個領域的改革。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發(fā)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號召。全面深化改革,是改革開放的升級版,其關鍵正是在于注重改革的全面性,制高點就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所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完善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
無論是鄧小平當年明確改革是全面的改革,還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都表明我國改革不僅涉及經濟基礎的重大變革,而且是上層建筑領域的深刻革命。而在上層建筑領域,制度體系至關重要;在制度體系當中,政治制度居于核心。正如習近平同志所說:“在一個國家的各種制度中,政治制度處于關鍵環(huán)節(jié)。”同樣,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固然涵蓋方方面面,包括經濟治理、市場治理、社會治理、文化治理、生態(tài)治理、全球治理等等,但關鍵是政治治理,核心是政黨治理和政府治理,根本目的是完善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尤其是政治制度。
可見,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是政黨治理和政府治理題中應有之義,是改革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題中應有之義,因此也構成了完善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的重要方面,成為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舉。
機構改革關系到整個國家的執(zhí)政模式、執(zhí)政能力和治理模式、治理能力的構造及發(fā)展方向
有鑒于此,必須站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的高度,來審視新一輪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深刻認識這場改革不同尋常的意義,把握其新面向、新內涵、新路徑。
首先,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基本方向是實現(xiàn)由“分”向“合”的轉變,從當初機構改革強調黨政分開轉向目前注重機構的協(xié)同整合,以期構建確保黨的全面領導和黨的集中統(tǒng)一領導的制度安排,強化黨的組織在同級組織中的領導地位。在黨組織與其他各種組織的關系中,最為核心的無疑是黨政關系。根據堅持黨中央集中統(tǒng)一領導的要求,科學設定黨和國家機構,準確定位、合理分工、增強合力。黨的有關機構可以同職能相近、聯(lián)系緊密的其他部門統(tǒng)籌設置,實行合并設立或合署辦公,整合優(yōu)化力量和資源,發(fā)揮綜合效益。因此,重構黨政關系,統(tǒng)籌設置黨政機構,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是新一輪改革的要義。
其次,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新意亮點是實現(xiàn)由主要適應市場經濟發(fā)展向推進政府治理現(xiàn)代化的轉變,以期滿足中國從大國走向強國的時代要求和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的現(xiàn)實需求,按照現(xiàn)代化強國的標準構建我國的機構體系。以往我國的機構改革,主要是適應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變,大力裁減政府的經濟管理部門,通過精簡機構來促推政府職能轉變,釋放市場空間,國務院的部委從計劃經濟時期最多100個銳減到近年來的不到30個。此次新一輪機構改革,雖然也有進一步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要求,深入推進簡政放權,但主要目標不是減少部門,而是面向現(xiàn)代化強國的需要科學設立機構。
此次國務院機構改革中新設立的一些最引人矚目的部門,如退役軍人事務部、應急管理部、國家國際發(fā)展合作署、國家移民管理局、國家醫(yī)療保障局等,都與市場經濟轉型關系不大,而是為了適應我國走向世界舞臺中心、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和推進國家治理現(xiàn)代化的新形勢,這甚至已經超出了完善政府經濟調節(jié)、市場監(jiān)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職能的范疇。改革的目標不再是為精簡而精簡,不單純看機構數量的多少,而是構建系統(tǒng)完備、科學規(guī)范、運行高效的黨和國家機構職能體系。例如國務院這次機構改革后,其組成部門除國務院辦公廳外達到26個,比改革前還多一個。
最后,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重要特征是實現(xiàn)由單一的國務院機構改革轉向統(tǒng)籌黨政軍群機構改革。我國以往的機構改革,主要限于國務院系統(tǒng),眾所周知改革開放以來國務院已經完成了7次機構改革。此次深化機構改革,則涉及黨政軍群方方面面,其目標是形成總攬全局、協(xié)調各方的黨的領導體系,職責明確、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體系,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武裝力量體系,聯(lián)系廣泛、服務群眾的群團工作體系,推動人大、政府、政協(xié)、監(jiān)察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人民團體、企事業(yè)單位、社會組織等在黨的統(tǒng)一領導下協(xié)調行動、增強合力,關系到整個國家的執(zhí)政模式、執(zhí)政能力和治理模式、治理能力的構造及發(fā)展方向,將全面提高國家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敢于進行刀刃向內的自我革命
當前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作為新時代改革開放的繼續(xù),其目的正在于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這是我國現(xiàn)代化的新維度。作為國家治理現(xiàn)代化的一場深刻變革,新一輪機構改革是一場刀刃向內的自我革命,要拿出壯士斷腕的決心和勇氣,把這場改革推向新的高度。
面向未來,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必須切實以國家治理現(xiàn)代化為導向,敢于拿自己開刀,勇于割自己的肉。這當然很不容易,但不改革就沒有出路。必須正視的是,我國的改革開放已經40年,全面深化改革也近5年,如果依然不能取得突破,就會動搖民眾對改革的信心。一個時期里,改革開放之所以沒有上世紀80年代那樣的公信力,原因之一就在于多年來我們存在的很多問題和弊端都沒有通過改革加以有效地解決,甚至有些積弊還愈演愈烈,利益固化不斷加劇,讓人們誤以為這都是改革開放帶來的。因此,未來我們的道路只有一條,那就是堅持全面深化改革不動搖,勇于變革、勇于創(chuàng)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滯,以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實際成果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不斷提升國家治理現(xiàn)代化水平,把改革開放的偉大事業(yè)進行到底。
(作者為中共上海市委黨校教授、國家社科基金重大專項《黨中央治國理政的政治思想研究》首席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