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青手机视频在线观看,中文字幕老视频平台网站,国产在线精品观看一区,天天干天天草天天av,2023草草影院最新入口,日本黄色网站在线视频,亚洲日本欧美产综合在线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文史 > 正文

故宮博物院推出“大道之行”特展

闡釋儒家文化千年智慧

2024年是孔子誕辰2575周年,也是國際儒學聯(lián)合會成立30周年。為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推動儒學和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研究與傳播,故宮博物院與國際儒學聯(lián)合會共同主辦“大道之行——儒家文化特展”。

展覽分為“溯古尋儒”“化成天下”“萬世師表”3個單元,展出國內外近30家考古文博單位的380件(組)展品,依托豐富的考古實證、典籍存續(xù)、文物收藏,梳理儒家文化的形成發(fā)展脈絡,闡述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展示其廣被四海的深遠影響。

禮樂先聲

儒家文化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fā)展壯大提供了重要精神滋養(yǎng),為世界文明交流互鑒提供了寶貴財富。此次展覽策展人、故宮博物院器物部研究館員王光堯說,展覽主題“大道之行”出自《禮記·禮運》篇,表達了儒家對建立天下為公、選賢任能、講信修睦等美好社會秩序和道德風尚的追求,不僅是儒家“大同”社會理想的經典表述,也被賦予新的時代內涵,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對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獨特理解和使命擔當。

走進展廳,第一件展品是西漢?;韬钅钩鐾恋目鬃右络R(復制品),這是目前所見考古出土文物中最早的孔子形象。衣鏡背面繪制了3組人物,其中最上一欄左為孔子,右為顏回。圖像兩側墨書內容為相應的人物傳記。故宮博物院器物部副主任達微佳說:“將孔子及其弟子形象繪制在日常用具上,反映了漢武帝獨尊儒術后,儒學地位的上升。”

展覽第一單元“溯古尋儒”,以考古實證展現(xiàn)孔子和儒學誕生前中國的禮樂文明,發(fā)掘儒家文化的歷史形成脈絡。一件件歷史悠久的陶器、骨器、玉器、銅器等,訴說著中華文明的源遠流長。

江西省上饒市萬年縣仙人洞遺址出土的陶片距今約2萬年,是目前已知世界上年代最早的陶容器遺存。浙江省義烏市橋頭村遺址出土的上山文化符號陶罐,距今約1萬年—8500年,器身遍施紅衣,肩頸結合部有4處兩兩對應的白彩短線組合,其中一組與后世的卦符“豫”卦相似,為探討儒家經典《周易》的形成提供了新的重要線索。根據(jù)陶罐內的霉菌、酵母等遺存判斷,它是目前已知中國最早的酒器。

河南省漯河市舞陽縣賈湖遺址出土的骨笛,由鶴類尺骨制成,是中國考古發(fā)現(xiàn)的最早的樂器。“孔子曰‘移風易俗,莫善于樂’,認為音樂有教化人的功能。賈湖骨笛的發(fā)現(xiàn),說明在9000年前的中原地區(qū)開啟了禮樂文明先聲,為后世儒家禮樂制度的形成與發(fā)展奠定了基礎。”王光堯說。

“這件白陶鼎出自‘2023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fā)現(xiàn)’之一的鄭州商城書院街墓地,反映了最新的考古成果。”達微佳介紹,夏商周時期,鼎作為重要禮器,逐漸演變?yōu)閲艺嗟南笳?。這是河南省鄭州市商代王都遺址首次發(fā)現(xiàn)的白陶鼎,其形制來自對青銅禮器的模仿。白陶器是山東地區(qū)大汶口文化等早期文化中的典型器物,少見于中原地區(qū),因此這件陶鼎也反映了不同地區(qū)文化之間的交流。

西周獸面紋銅禁2012年出土于陜西省寶雞市石鼓山商周墓地,是目前存世的幾套西周銅禁中唯一由科學考古出土的。“禁為放置酒器的器具,出現(xiàn)于西周,可能與周人禁酒有關。”達微佳說,商因酗酒而亡國,周人引以為戒,實行禁酒政策。周公發(fā)布禁酒令《酒誥》,告誡子民不要經常飲酒,只有祭祀時才可以飲酒?!毒普a》被收錄在儒家經典《尚書》中。以“酒戒”為代表的修身律己精神,成為儒家“克己復禮”道德觀念的重要淵源。

春秋戰(zhàn)國時期,孔子以復興“周禮”為己任,希望以傳統(tǒng)禮樂制度重塑社會秩序,并采用“以仁釋禮”的方法,建立了一套內涵豐富的思想道德體系。

“孔子生長于魯國,而他的祖先來自宋國。宋國是西周初年為商朝后裔保留的聚居地,延續(xù)了殷商文化。魯國是周人的核心封國,周文化氛圍濃厚。”達微佳說,展覽中特別展出了宋國和魯國的文物,讓觀眾能夠更好地理解孔子思想形成的背景。

山東省棗莊市博物館收藏的春秋時期宋公固鼎,鼎蓋面及腹壁內鑄相同銘文。因宋國開國君主微子啟是商王帝乙的長子,故作器者以“有殷天乙唐(湯)孫”自稱。唐(湯)即商朝開國君主商湯,他是儒家文化中的圣賢君主代表。

故宮博物院藏春秋魯大司徒鋪,為山東曲阜出土。此器自名為“鋪”,器、蓋對銘,從銘文可知其為魯國大司徒厚氏元用器??鬃釉昔攪笏究埽似髋c之年代相當。

文脈流長

秦漢時期,天下一統(tǒng)。以孔子學說為代表的儒家思想,在漢武帝時成為官方正統(tǒng)思想。2000余年間,經歷了兩漢經學興盛、魏晉南北朝玄學流行、隋唐儒釋道并立、宋明理學發(fā)展、清代樸學繁榮等不同階段,儒家文化始終綿延相繼,又不斷應時變化,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

展覽第二單元“化成天下”從儒者傳承、典籍存續(xù)、思想包容等角度,梳理儒家文化的發(fā)展軌跡,從個人、社會、國家等層面,展示儒家文化的核心理念。

展廳中可以看到各種載體的儒家典籍,如竹木簡、石經、雕版印刷的紙書等。“抄寫或印刷的典籍難免有錯漏。石經是官方校定的儒家經典定本,為天下學子提供了準確的‘正版書’。”達微佳說。

一塊三國時期的正始石經殘片上,古文、小篆、隸書三體呈“品”字形排列,與其他石經三體直下排列的形式不同,體現(xiàn)了正始石經刻銘形式的多樣性。此石為《尚書·臯陶謨》殘篇,存“言”“帝”等字。據(jù)悉,目前所見這一形式的正始石經僅有《尚書》之《堯典》與《臯陶謨》兩篇。

來自日本大阪市立美術館的《伏生授經圖卷》是這一單元的珍品。此卷前有南宋高宗題“王維寫濟南伏生”及多位名家題跋,長期以來被認為是唐代著名詩人、畫家王維的作品,描繪了“伏生授經”的傳奇故事。秦代禁止民間私藏《詩》《書》和百家書籍,博士伏生冒險將所習《尚書》藏于屋壁之中。漢文帝時,《尚書》瀕臨失傳,朝廷派大臣晁錯向伏生求問。伏生以90余歲高齡口授《尚書》28篇,使這一重要儒家經典傳承接續(xù)。

“這幅畫生動展現(xiàn)了歷代儒家學者對文化的傳承和守護。”王光堯說,這件文物彌足珍貴,此次只展出1個月。

《竹山堂連句冊》為南宋御府舊藏,傳為顏真卿墨跡。唐大歷九年(774年),時任湖州刺史的顏真卿在竹山堂與李萼、陸羽、釋皎然等人聚會,并連句作詩。顏真卿是唐代名臣,被稱為“極忠不避難,極難不違義”,是儒家忠義人格的代表。顏真卿書法雄偉剛勁、開張博大,被認為是其精忠大節(jié)的體現(xiàn)。

一件造型獨特的金色器物吸引了記者注意。達微佳介紹,這是故宮博物院藏清代銅鍍金欹器。欹器是一種傾斜易覆的盛水器,中空時,會向一側傾斜;注水一半時,能保持端正;水注滿時,會傾覆倒出,生動展現(xiàn)了儒家“不偏不倚,無過不及”的中庸之道。據(jù)文獻記載,孔子曾在魯桓公之廟觀欹器,并向學生講解它的道理。古時國君將欹器置于座右,作為修身之戒,因此又稱“宥坐之器”。

廣播四海

孔子推行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奠定了中國傳統(tǒng)教育的思想基礎,被奉為“萬世師表”。千百年來,人們懷著崇敬之情紀念孔子,以莊重之禮祭祀孔子,傳承著尊師重教、慎終追遠的儒家文化傳統(tǒng)。

漢高祖劉邦路過曲阜,以太牢祭祀孔子,為帝王祭孔之始。由唐至清,祭孔禮制逐漸成熟,對所用祭器和祭品的種類、數(shù)量均有明確要求。展覽中有一組銅器,出土于浙江省金華市武義縣文廟附近一處宋代窖藏,包括爵、鼎、簋、尊、觥、勺等器。爵上有“州學祭器”銘文,可知這是祭孔所用禮器。

儒家文化對東亞影響深遠,在日本、朝鮮半島等地也有祭孔傳統(tǒng)。來自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的湯島圣堂釋奠禮器,包括銅象尊、銅爵、銅犧尊等。湯島圣堂是日本祭祀孔子的場所,在江戶時代初期由德川綱吉將軍建成。在此舉行的釋奠禮使用各地進貢的禮器,其上記錄了進貢人和進貢年份,是研究江戶時代釋奠禮的重要資料。

韓國國立民俗博物館收藏的一組文字圖屏風繪畫精美,上書“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等大字。20世紀初,韓國屏風逐漸從屏蔽性強的功能性家具演變?yōu)檠b飾類物品,兼具寄予美好祈愿的功用。此屏風圖文結合,以儒家思想為主題,充分體現(xiàn)了韓國社會對儒家文化的傳承與重視。

“儒家思想不僅對東方文明產生了深刻影響,還跨越重洋傳到歐洲,為西方啟蒙運動注入思想靈感。”王光堯說,時至今日,儒家文化所蘊含的深邃智慧、崇高理念及道德準則等,仍持續(xù)為世界人民的溝通理解、文明的交流互鑒提供有益啟迪。

[責任編輯:李金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