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事?lián)?,是干部的職責所在,也是價值所在。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干部干部,干是當頭的,既要想干愿干積極干,又要能干會干善于干,其中積極性又是首要的”。治國之要,首在用人;用人干事,重在導向。樹立正確的用人導向,關乎黨和人民事業(yè)的興衰成敗,是激發(fā)干部干事創(chuàng)業(yè)活力、凝聚發(fā)展合力的關鍵所在。
樹立正確用人導向,要精準定準方向,圍繞事業(yè)發(fā)展配班子用干部。配班子用干部絕非簡單的“為配而配、為選而選”,而應緊緊圍繞黨和人民事業(yè)發(fā)展的需求,聚焦推動高質量發(fā)展。這就要求我們秉持事業(yè)為上、依事?lián)袢?、人崗相適的原則,做到事業(yè)發(fā)展需要什么樣的人就用什么樣的人,什么樣的人最合適就選什么樣的人。德才兼?zhèn)?、以德為先始終是選人用人的核心標準,品德與才干缺一不可,有才無德會壞事,有德無才會誤事,唯有德才兼?zhèn)浞侥芨沙墒隆_x人用人要講擔當、重擔當,擔當大小體現(xiàn)著干部的胸懷、勇氣與格調,有多大擔當才能干多大事業(yè)。在當下,面對改革發(fā)展的諸多難題,尤其需要選拔使用關鍵時刻豁得出、重大任務面前沖得上的“猛將”,攻堅克難中闖關奪隘、攻城拔寨的“闖將”,推進改革發(fā)展中敢于擔當、狠抓落實的“干將”。以實干實績?yōu)閷颍?ldquo;以發(fā)展論英雄、憑實績用干部”,引導干部樹立正確政績觀,求真務實、真抓實干,創(chuàng)造經得起實踐、人民和歷史檢驗的業(yè)績。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選人用人還要重公認,將群眾的認可度和滿意度作為重要標尺,讓群眾的“好差評”成為選人用人的“一把尺”,真正做到重德才、重擔當、重實干、重實績、重公認相統(tǒng)一,實現(xiàn)能者上、優(yōu)者獎、庸者下、劣者汰,將正確用人導向轉化為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鮮明導向。
樹立正確用人導向,要明確評價標尺,把“敢不敢扛事、愿不愿做事、能不能干事”作為識別干部的重要標準。用人標準與用人導向緊密相連,是干部工作的首要問題。我們黨選人用人的標準,概括而言是德才兼?zhèn)?、以德為先,具體表現(xiàn)為黨章規(guī)定的領導干部六個方面基本條件,以及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于擔當、清正廉潔的新時代好干部標準和“三嚴三實”、忠誠干凈擔當?shù)纫?。堅持和落實這些標準,關鍵在于聚焦“干事”二字,將標準細化到操作層面和具體人具體事上。“敢不敢扛事”檢驗的是干部的擔當精神,“愿不愿做事”體現(xiàn)的是干部的工作態(tài)度,“能不能干事”反映的是干部的才干能力。這三點是知人識人的重要觀測點,也是選人用人的重要考察點。只有把這幾個點考準考實,才能避免用人失察、用人失誤,做到用當其時、用其所長。在實際工作中,要深入了解干部在日常工作、重大任務、突發(fā)事件等不同場景下的表現(xiàn),全方位、多角度考察干部的擔當、態(tài)度和才干,為選拔任用干部提供準確依據(jù)。
樹立正確用人導向,要深入察實情,把干部“干了什么事、干了多少事、干的事群眾認不認可”作為選拔干部的根本依據(jù)。人事人事,人與事密不可分,用人為了干事,知事方能識人。要弄清楚干部干了什么事、干了多少事、干的事群眾認不認可,就需要把研究人和研究事結合起來。既要近距離接觸干部,又要多角度考察干部;既要帶上“望遠鏡”縱觀干部的長期表現(xiàn),又要用好“顯微鏡”審視干部在具體事件中的細節(jié)表現(xiàn);既要在小事上察德辨才,更要在大事上看德識才。借助具體的事了解干部,多到基層干部群眾中、多在鄉(xiāng)語口碑中了解干部,透過事情的大小、繁簡、難易,承擔任務的多少、輕重、緩急,以及推進速度的快慢、完成質量的高低、群眾的認可程度等,全面考察干部對重大問題的思考、對群眾的感情、對待名利的態(tài)度以及為人處事方式、處理復雜問題的能力,把知事識人的工作做扎實、做到位,為選人用人提供準確、客觀、翔實的依據(jù)。(作者:謝國輝)
